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作品大看台 > 评论类

评论类

神形兼备 神来之笔

发布时间:2015-01-16 00:00:00    来源:    作者:

 

神形兼备  神来之笔

──读徐君的诗

 

       ●天夫

 

 徐君小我很多,70后出生,算忘年之交吧。他送给我近年来出版的诗集《家乡的月亮》、《城市的石头》、《夜深人静》,翻动书页,有如山野中吹来一股富含蒿艾的风,又似平阔的湖面浮现一弯秋月,读徐君的诗,便生出这种老友重逢的亲切感。

 

徐君的诗一般很短,20行以内的占大多数,隽永精练,不拖泥带水。如音乐大师弹琴,刚到妙音就嘎然而止,给读者自由驰骋的想像空间。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徐君诗的触角,伸展到社会的各个层面,融入到生活的很多角落,他描写《冰》:“面对寒冷/水也硬起了腰板”,《摆渡者》:“活着时/是一只船/倒下后/是一座桥”。从中让我们头脑中映现出沈从文《边城》淡雅的水墨画卷。

《家乡的月亮》是:“一枚印章/印在你的身上/一弯利刃/割断长长的忧伤”。他眼目中的《墙》是:“墙是泥土/由人筑成/由人筑成的墙/又由人推//沿着墙走/有人走成了墙/有人走出了墙。”这些纷乱的物象,在他的认知和描述中,显得简单明了,如黑白分明的钢笔画,没有重复的线条和粉墨的修饰,似乎很有哲理,又似乎平白如话。当然这样的地方还很多:如“是一颗针/挑开夜的水面/划破鱼的睡眠//鱼不睡/岸上的灯光不睡//还有五楼落下的/一声咳嗽/还有窗下的/脚步声”──《夜深人静》。“阳光越来越薄/远方的雪/洒洒而来//果实在后面/看见叶子/在泥土中冬眠//冰把河流埋葬后/顺利抵达对岸”──《冬天来临》。一件很简单的事情,经过他感情的酿造,又变得丰富而多姿多彩。有人说诗是美的使者,有人说诗是灵感的流云,瞬间的快感譬如弱电或银针刺激了某条神经,便想忘也忘不掉了,如古今中外的名言佳句,如音乐圣殿的快拍慢板。

 

 

徐君的诗还有一重要的特点,殷殷真情运载着金子般的语言扑面而来,由此让你进入他的感情世界,去感受去体验那一段人间真情,那一种亲人情怀和某种尘世的苦难。这与他出生的环境和年月有关。他出生在岳池一个偏远的农家,父母都是地道的农民。八十年代,他以优异成绩考入师范学校,先教书,后从政,忠于职守,清政廉洁。他孝敬父母尊敬师长,2010年评为岳池县道德模范。有其人品而后有其文品,行于仁德而发于心声,从他的诗中,感受到令人折服的人格魅力,也感受到他感恩父母,感恩社会的博大胸怀。

他写父亲《今年父亲七十一了》:“老是老了/看不出比去年/又老了多少//在小院里劳动/父亲挖沟的动作/力度还在//几十米下来/虽然流了许多汗水/父亲显得没有我累。”另一首《老了的父亲》:“老了的父亲/弯腰 驼背 白发/向人微笑/咳嗽如他脸上的黑斑/愈长愈多//半夜从梦中醒来/不再习惯抽烟/只想陪父亲咳完。”《父亲的稻田》也很有意思:“绿色/但不是通行证/只得在山里走一生//天空不知道/飞鸟不知道/大地不知道/这些稻田是父亲的//但是儿女知道/父亲自己知道/这些稻田/是一个人的命//种了几十年/父亲已经七十多/但稻子始终一岁/不陪父亲变老/也不离开父亲。”选取这三首写父亲的小诗,似乎编织了漫漫人生的三部曲,罗中立的《父亲》如沟壑纵横的山峦凸现在我们面前。

而他写母亲的诗,流露的是另一种悲悯情怀,《陪母亲在地里种菜》:“七十岁的母亲/离不开种了几十年的土地//有时候/陪母亲在地里种菜/看土地没有老/看到母亲却老了/母亲姿势没有变/动作却变慢了/同样的地/年轻时母亲半天可以种完/同样的地/如今母亲一天只能种一半。”另一首《陪母亲去地里摘菜》:“母亲说菜是自己种的/去摘回来/不花钱/还不要//其实年老的母亲/多数时候吃饭无所谓菜/喝一口米汤/看着子孙们吃饭/母亲就吃饱了//惦念地里的菜/就像当年养育的儿子/回家了才放心/如今儿女大了/时时又放不下孙子/有时不让母亲去摘菜/母亲说地里的菜没有农药//质问我不安好心/买回农药喂她的孙子。”护犊之情跃然纸上,操心了儿子又操心孙子,现实社会就是这样,伟大的母亲,苦难的母亲,愿你健康长寿!

写亲情的诗中,还有很多感人至深的画面,《地震那天·活着》:“陪女儿在广场一夜/女儿在早晨说//爸爸你活了三十多岁/我才活十二年。”他说这是女儿的原话,稚幼天真的童年并未对大地震恐惧,而是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仅仅是一声叹息,但战胜了灾难和死神。在《广东打工的二哥来电话》中,我们没见过二哥,但会知道二哥是怎样一个人:“四十三岁的二哥/一九九四年/在河南与人争执/从此失去右眼/仍坚持外出打工//二哥说因为眼睛/工头允许提前半小时收工/要不天黑/走路不便//说着说着/二哥就一句又一句/嘱咐我保重身体/仿佛我还是他手中/牵着的孩子。”撷取的这几组镜头,让我们依稀看到丰子恺先生的市井人物和风情写意画。普西金说:“诗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真挚。”

 

 

这篇文字的题目,其实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先说“神形兼备。”刘勰在《文心雕龙》里曰:“夫情动而言行,理发而文见,盖沿隐以至显,因内而符外者也。”形散神聚,奇思妙想的诗,才是真正的好诗,如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如印度诗人泰戈尔的《吉檀迦利》,都堪称神形兼备的诗坛妙品,让人联想得很多很远。

而徐君的很多短诗,特别是那些哲理小诗,有元人小令的清丽,也有宋人词章的遗风。他第二部诗集《城市的石头》表现得尤为突出:“来自乡下/城市里的石头/冷冷的//一尘不染的距离/越来越远//不敢坐在上面/尽管曾经的热/在心里依然发烫。”而另一种石头是什么状况呢:“划破时间/从唐宋而来//春夏秋冬/被工匠/一一凿落//游人的表情/在门票上越堆越厚。”这让我们想起罗丹的雕塑,他说一件完美的艺术品是去除多余的部分,维纳斯在无意中碰断了手臂时,更显得美仑美奂。

诗人对社会和自然充满了人性关怀,对人生充满了宽容和理解,对人性充满了悲悯和怜爱,于是寄情于物,石头也有了灵动的感情,如此拟人化的写作,还表现在《城市的桥头》《背后的石头》《办公桌上的花草》《一个人给你写信》《河流》《城市庄稼》等诗篇中,有闻牧童短笛,拂晓钟声的感觉,读完了似乎还期待点什么,但又说不清道不明。

再说“神来之笔。”大概典出“神笔马良”或“王冕画荷”这些故事,小学课本选过,读书人都耳熟能详,有点意料之中又出人意料的感觉,有如西湖梳妆,芙蓉出沐的朦胧之美。画龙而点睛,龙便活了,然后腾空而去。

徐君的很多诗,也有这种“神来之笔”,当然不是刻意而为之,却是长期积累匠心独运的结果。如《乡村狗叫》:“乡村走到哪里/狗跟到哪里//养一只狗/守住乡村宁静的梦。”如《城市生活》:“每晚/不是在蛙鸣中/而是在歌舞厅的吼声中/昏昏睡去//每天/不是在鸡鸣中/而是在汽车的喇叭声中/早早醒来。”还有一首《夜宿韶山》,笔者也曾多次去过韶山瞻拜伟人,但从没有徐君这样的感觉:“导游戏称这是/一座没有级别的国宾馆//传说当年毛泽东回乡/也曾在此小住//没有发现任何痕迹/眼睛在现代化的墙上/撞得不停地呼喊//倒下去就睡/早晨才发现/毛主席在不远的广场等我们。”突然蹦出的语言精灵,将我深深折服,真想倒立在地球上,用脑袋和身躯,打成一个重重的感叹号!

在与徐君的交谈中,认定他富含哲理的许多短诗,闪现着人性的光辉,如语言中的矿藏,生活中的盐巴,百炼而成钢,久晒而为盐,形成他独特的风格,凝炼出诗的精华。盐的妙用在于多了会致人水肿和虚胖,少了又寡谈无味全身乏力。一本诗集有那么几首上乘之作,一首诗有那么两行神来之笔,便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借用一句时尚语叫弘扬正能量,但它更大的作用在于,给人一点启迪一点愉悦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