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文艺广角

文艺广角

黄坤明:推动文艺工作迈上新台阶

发布时间:2015-02-02 00:00:00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此文系中宣部常务副部长黄坤明在中国文联九届七次全委会上的讲话摘要

 

中国文联召开九届七次全委会,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刘云山、刘奇葆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的重要部署,总结经验、谋划思路,对于扎实做好文艺工作、开创文联工作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九届六次全委会以来,中国文联及各团体会员认真贯彻党的文艺方针政策,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组织以中国梦为主题的文艺创作,广泛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开展各种展览展示和艺术交流,加强和改进文艺理论评论,开展送欢乐下基层等文艺志愿服务,推进文艺人才培训和文艺维权等,取得了可喜成绩。文联组织自身建设也取得新的成效,为繁荣发展文艺事业作出了独特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形势,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许多具有深远影响的重大战略部署,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新成就、开创了新局面。

去年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提出了“四个全面”。指出,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这“四个全面”构成了一个严密的体系,是治国理政方略的顶层设计,是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战略路线图。我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总目标,是凝聚人心、鼓舞斗志的前进动力;全面深化改革是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动力和旺盛活力的关键;全面依法治国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是一对“姊妹篇”,如同车之两轮,推动奋斗目标的如期实现。全面从严治党是赢得党心民心、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四个全面”紧密联系、相辅相成,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关键环节、重点领域和主攻方向,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文艺工作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紧密相连。文艺工作服务大局,必须着眼“四个全面”来谋划、来展开。

去年,对于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对于文艺界来说,留下历史记忆的标志性大事就是,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讲话深刻阐述了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地位作用和重大使命,科学分析了文艺领域面临的新形势,创造性地回答了对事关文艺繁荣发展的一系列带有根本性、方向性的重大问题,对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文艺繁荣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讲话与我们党的文艺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既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文艺的本质要求,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思想光芒,是当代中国文艺实践的理论总结和思想升华,是指导文艺工作和文化建设的纲领性文献,必将对我国文艺事业发展产生深远而重要的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指导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集中体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总体方略,体现了科学统筹各方面工作的战略思想,从不同侧面涵盖了新形势下各项工作的重要着力点,为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和行动指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是文艺界的重大政治任务。文艺工作座谈会以后,中宣部召开全国宣传部长会议、“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电视电话会议,作出专门部署,兴起了学习贯彻讲话的热潮。今年,要切实采取措施,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不断引向深入。一是在面上铺开。组织广大文艺工作者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学习,文艺界领导班子、党员干部、党员艺术家要做到带头学、专心学,先学一步、学深一步,同时向新的文艺组织和新的文艺群体延伸,让更多人知晓和理解讲话精神,力争做到全覆盖。二是向纵深拓展。不仅要掌握讲话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精神实质,而且要坚持问题导向,带着问题学、结合实际学,重点针对制约文艺创作生产的关键性问题,钻深研透,更好地把握文艺发展的新特点新规律。三是推动转化运用。文艺战线各级党委党组、总支支部,要坚持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用讲话精神指导解决实际问题,转化为改进工作的思路,转化为指导文艺繁荣发展的具体项目和措施,真正做到见实招、见实效。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做好文艺工作,在全社会营造昂扬向上的文化氛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良好文化条件,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扎实贯彻文艺工作座谈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中国精神为灵魂,以中国梦为时代主题,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以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为中心任务,出精品、出人才、出精神,开创文艺工作的新局面。

这里,我就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做好文艺和文联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遵循一条规律

这条规律就是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需要文艺,文艺需要人民,文艺要热爱人民。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这些重要论述,重申了文艺与人民的关系,阐明了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对文艺创作的决定性作用。人民是文艺家的衣食父母,生活是创作的源头活水。作家艺术家只有自觉到生活中去、到人民中去,才能如鱼得水,才能激发无限的创造活力,文艺创作才能常新、艺术生命才能常青。

今天,社会生活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无论如何变化,文艺与人民的关系没有变,深入生活这一文艺创作的铁的规律没有变。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深入生活作为必修之课、把扎根人民作为必由之路,在人民的创造中进行艺术的创造,在人民的风采中展现艺术的风采。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鼓舞下,广大作家艺术家积极参加“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兴起了采风创作的热潮、服务人民的热潮。很多作家艺术家表示,走出书斋、走进群众,脑袋充实了,情感加深了,创作激情来了,灵感思路多了,作风也有了切实的转变。要把主题实践活动进一步引向深入,动员组织广大文艺工作者,踏踏实实走进基层、走进人民,采取“结对子、种文化”、蹲点体验、挂职锻炼、双向交流等多种途径,让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蔚然成风。加强政策扶持,探索长效机制,确保文艺工作者下得去、扎得住,有收获、不吃亏。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过程中,要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动心、动情、动脚、动手、动脑”。动心,就是要用心观察体验生活,用心创作打磨作品,使作品始终保持群众立场和生活温度。动情,就是对人民有感情,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自觉地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动脚,就是迈开双腿深入改革开放第一线、社会生活最基层,体悟生活本质,吃透生活底蕴,克服心浮气躁、走马观花。动手,就是掌握和发掘生活中不断涌现的主题、思想、情节、人物,进行提炼和加工,精心磨砺作品。动脑,就是放飞想象翅膀,不断探索创新,把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

二、熔铸一种精神

这种精神就是中国精神。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的文艺要把中国精神熔铸其中,贯注价值观、提升精气神,推出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作品,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鼓舞人民朝气蓬勃地迈向未来。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中国精神,在当代集中体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表现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和科学表达。要积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文艺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独特作用,通过生动活泼的故事、活灵活现的语言、丰满感人的形象,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扫除颓废萎靡之风,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使核心价值观外化于文、升华为美,成为中国人的独特精神支柱,成为百姓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

爱国主义是中国精神最深层、最根本的内容,是激励中华儿女团结一心,维护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建设美好家园的力量之源。要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积极倡导、组织和扶持爱国主义题材创作。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要认真策划、精心组织、反复打磨,推出一批高扬爱国主义旗帜、弘扬民族精神、鼓舞激荡人心的电影、电视剧、文学、戏剧、美术、音乐、纪录片等重点作品,抒发家国情怀,彰显民族正气,颂扬爱国英雄,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改革创新是促进时代发展、社会进步、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精神动力。要紧紧围绕中国梦这个当今时代最大的主题,深入开展中国梦主题文艺创作活动,创作推出、遴选展示一批长篇小说、戏剧、影视剧、纪录片等作品,生动书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火热实践,大力描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倾心反映万千人民寻梦追梦的奋斗历程,讴歌时代楷模,赞颂人间大爱,讲好中国故事,凝聚中国力量,汇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

三、推出一批力作

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要靠优秀作品来体现;一个民族的文化高峰,要由优秀作品来铸就。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长河中创造了无数文艺经典,成为每个时代最耀眼的标志。今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推动文艺繁荣发展,归根到底就是要出作品、出精品,出大作、出力作。我们有幸处于一个千帆竞发、催人奋进的大时代。历史变化如此深刻,社会进步如此巨大,人们的精神世界如此丰富多彩,给当代文艺提供了无尽的矿藏,需要用更多的好作品来反映、来讴歌,点亮时代的天空。只有这样,文艺工作者才不辜负时代的召唤、不辜负人民的期待、不辜负历史赋予的千载难逢的机遇。

伟大的时代呼唤杰出的诗人、作家、艺术家,呼唤伟大的文艺作品。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与时代同频共振,跳出“小宇宙”,融入大时代,写今天的人、说今天的事,为今天的人民书写放歌。要以时代的发展变化为蓝本,不断推出无愧于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尤其要重视和加强现实题材创作,让奋进中的人民在文艺中看到自己的身影,从而受到激励和鼓舞。优秀的作品,既要思想性艺术性有机统一、也要为人民喜闻乐见,既要有阳春白雪、也要有下里巴人,既要顶天立地、也要铺天盖地,既可以反映恢宏主题、记载时代风云,也可以关注凡人小事、描写细腻情感、开掘心灵世界,向“小题材”要“大作品”,奏出华美的乐章。要把创作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加强统筹规划、选题策划,精心组织文学艺术精品工程,集聚资源向重点作品倾斜。要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把作品作为立身之本,静下心来、力戒浮躁,孜孜以求、精益求精,用情、用功、用时间去锤炼,创作更多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精品力作。需要强调的是,繁荣文艺创作,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文艺评论工作,增强文艺评论的主动性、前瞻性、实效性,褒优贬劣、激浊扬清,打磨好批评这把利器,把党的文艺主张融汇到学理评论中,发挥好文艺评论引导创作、引领思潮的重要作用,抵制“红包批评”、包装炒作、小圈子自娱自乐等不良风气。

四、锻造一支队伍

繁荣文艺事业、推动文艺创新,必须有大批德艺双馨的文艺名家。要把文艺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宏大的人才队伍,为文艺繁荣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要把文艺队伍的思想道德和作风建设作为一项硬任务,经常抓、长期抓,将“德艺双馨”的要求落实到队伍建设的方方面面,引导文艺家做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坚守艺术理想、追求崇高境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学养、涵养、修养,自我完善、自我净化,秉持高尚的职业操守,追求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崇德尚艺、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要加强行业自律的制度建设,把思想道德要求转化落实为制度规则,不能让少数有劣迹的从业人员影响整个文艺队伍的良好社会形象。要做好各类文艺人才的培养培训,表彰成就卓著、德艺双馨的文艺工作者,造就一批人民喜爱的名家大师和民族文化代表人物,造就一批文艺各领域领军人物。要适应形势发展,做好新的文艺组织和新的文艺群体工作,扩大工作覆盖面,延伸联系手臂,用全新的眼光看待他们,用全新的政策和方法团结他们、吸引他们。各级文艺管理部门和人民团体,要在项目申报、业务培训、发展会员、评比奖励、职称评定等方面创造条件、提供方便,帮助他们更好地深入生活,搭建发表和推广的平台,引导他们成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有生力量。

五、形成一种格局

文联是党和政府联系文艺界的桥梁和纽带,在团结凝聚广大文艺工作者、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中担负重要职责。现在,文艺工作的内容、对象、方式、手段、机制和队伍等都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特点,这既给文联工作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在新的形势下,文联要充分发挥优势、履行职能,加强行业服务、行业管理、行业自律,努力做到有大视野、出大格局,不断增强文联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一是站位要高,顺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要求,围绕党和国家大局来谋划工作,抓住人民群众迫切需要的事情来推动工作,抓住重中之重来开展工作,比如多出优秀作品、深入生活、新的文艺组织和新的文艺群体工作、文艺评论等。这些重点、难点工作,要紧紧抓在手上,一抓到底、抓出成效。二是视野要宽。光靠文联十几个协会、千把号人是不够的,要理顺创新工作机制和活动方式,把文艺战线的力量发动起来,把广大文艺名家调动起来,把普通群众中蕴藏的创作能量激发出来,把各种社会力量统筹起来,把其他部门的资源借用过来,一同来撬动工作。三是标准要高。策划项目要有立意,执行过程要有创新,任务完成要有效果,推出成果要立标杆,既要敢于啃硬骨头、打硬仗、自加压力,又要巧发力、打得准、出效果,不断提升工作质量和水平。总之,希望文联充分调动广大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尊重人才、尊重规律,更接地气、更有活力。

 同志们!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开拓创新、奋发进取,为推动文艺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此文系中宣部常务副部长黄坤明在中国文联九届七次全委会上的讲话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