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文艺广角

文艺广角

文艺界热议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

发布时间:2015-09-18 00:00:00    来源:    作者:中国艺术报

 

“这是贯彻落实去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结合新时期文艺发展的新成果,对今后文艺工作作出的战略性、纲领性部署。”连日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在文艺界引起广泛热议。大家认为,《意见》内容将给文艺工作者提供强大的理论武器和实践指南。

文艺精品从何而来?《意见》的回答是,要“深入实践、深入生活、深入群众”。中国音协主席叶小钢表示,从现在起,中国音乐将走进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一个寻根并在古老根脉上生发新枝绿叶的时代,在悠久历史空间里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曾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并形成和合之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具有人类永恒价值的文化精神,这种精神必将像不灭之火炬,照亮东方与人类的未来。只要我们扎根到人民生动的现实生活中,扎根到中国丰沃的传统文化土壤里,去创作,去抒怀,中国音乐必将承载这种高昂向上的文化精神,以其独具的性格与魅力,伴随中华崛起而以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与未来。

“要把创新精神贯穿在创作生产全过程”。《意见》的这一要求,让一直主张新时期文艺创作要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中国曲协副主席崔凯倍受鼓舞。在他看来,随着新媒体、自媒体的不断兴起,文艺传播手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如何让充满正能量、正趣味的文艺作品以创新的形式适应新的传播趋势和青年观众,是当下和今后文艺创作者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曲艺而言,虽然现在一些地方曲种在当地还有一定的观众,但一定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尤其是那些简单的说唱形式,如果不在表现形式上进行创新,不适应青年观众的审美需求,今后一定难有发展前途。此外,就全国而言,传统曲种不断消亡衰减的现象不容忽视,其实根本原因还是在于这些曲种适应不了当下青年人的审美需求,适应不了新的传播手段。

“‘要把创新精神贯穿创作生产全过程’的表述,让我眼前一亮。”中国剧协副主席罗怀臻表示,近些年来,在戏曲创作领域,个别创作者秉持一种“票友心态”,把创新和继承对立起来,保守风气弥漫,尤其是昆曲等戏曲艺术进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创新对于一些创作者来说,几乎成了贬义词,创新精神的阙如,制约了当代戏曲创作。创新精神不仅是观念、文本、情感等层面的创新,也包括技术层面乃至方方面面的创新。国家在各大城市建立了很多大剧院,这些剧院不仅是为西方的歌剧、芭蕾舞所设,更是为了我们的传统艺术而设,戏曲艺术的既有形态与这种演出环境不甚适应,我们就要创造出与之相适应的当代戏曲来。多年以后回望本世纪最初的15年,我们为戏曲增添了什么新的曲牌、声腔?从当代生活中提取了什么新的程式?这是当代创作者应该拷问自我的。“创新从来没有枪枪命中,都是大浪淘沙、沙里淘金,几代人辛勤努力,创作无数作品,最终能有一点收获,那将是一个时代的标志,会对今后产生深远影响。要催生出属于这个时代的文艺样式,好比宋代有了宋词,面对唐朝能够问心无愧,却不能身处宋代,因为有了唐诗,觉得继承就好,于是就叫喊着振兴唐诗。我们要摒弃自我怀疑的缺乏文化自信的心态,在充分继承传统的前提下,怎么强调创新都不为过。”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协副主席徐沛东认为,抗日歌曲、样板戏、战地新歌,为什么那么火热,深受群众喜欢,至今仍传唱不息?因为这些在特定历史环境下创作的特定歌曲,尊重了艺术规律、把握了时代脉搏。当前受众群体已经变化,要用什么样的音乐、技术来打动听众,是需要创作者认真思考的。

《意见》中说,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国精神成为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这一点让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深有感触。他表示,在世界多元文化的大格局中,中国文化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我们不强调自己的文化特色,不突出中国精神,我们的文化就会偏离方向,我们的文化就不会对世界文化作出更大贡献。文艺工作者只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引领,我们的文艺才会旗帜鲜明,才能发挥精神引领作用。艺术工作者要克服“小我”,追求“大我”,这个“大我”就是人民,要深入实践、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创作出更多具有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的文艺精品。

“13年排演13部舞剧的经历让我悟出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什么样的舞蹈能让观众感动,什么样的舞蹈能更贴近群众。”北京舞蹈学院青年教师汪子涵回忆说,“有一年带队去新疆演出,当演完第一场后,有一位老大爷直接来到后台,说从来没看到这么真切、这么好看的舞蹈,你们一定要多来。说实话,当时听完我倍感惭愧,也让我为基层老百姓奉献最真诚最朴实的舞蹈节目的信念更加坚定了,我想这也是‘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的应有之义。”

常年从事文艺评论工作的《文艺报》总编辑梁鸿鹰对《意见》中“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文艺理论和评论工作”的要求感慨颇深。“当前文艺评论的氛围很好,但是文艺评论阵地还有待建设。目前,当代文艺评论在既有的评判体系里很难与职称评比挂钩,而这是关涉高校与研究机构老师的重要问题。没有利益激励,很多人不愿意写当代文艺评论,就很难有高质量的当代文艺批评出现。所以,加强文艺评论阵地建设,可以考虑增强文艺类报刊在评判体系中的重要性,以激励更多作者奉献更多高质量的当代文艺评论给读者。”

“大力发展网络文艺”的表述备受文艺界关注。青年演员颜丙燕说:“网络文艺是一个很庞大的概念。加强网络文艺,不能绕过的是加强管理。因为网络平台的特性,好的与不好的内容都会涌现很多。我平常喜欢关注网络文学,想看看哪些适合改编成影视作品。现在也有很多热播的网络自制剧和只在网络上播出的电影作品,之所以没有出现在电视上和影院中,是因为有的电影作品如小成本文艺片,在海外的版权收入与成本打平,但要在国内公映,却需要投入高额的宣传费用和拷贝费用,如果不能盈利,损失就会更大,所以选择网络也是一个理想的出口。网络对于影视剧来说,更重要的作用是具有很强的宣传力度。所以,如何在宣传上扶植小成本电影,是青年导演很期待的事情。”(中国艺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