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文联动态

文联动态

专访叶延滨:诗歌是我生存的理由

发布时间:2017-06-15 10:23:49    来源:广安市文联    作者:许启勇

 叶延滨.jpg

1.您觉得诗歌的本质是什么?

答:有一种说法叫“诗缘情”。世界上万事万物都可以用“事情”二字来表示:以事为主,情感放在后边的,叫叙事文学;把情放在前边,把事隐藏在后边的,叫诗歌。诗歌从开始到现在,本质上,是一部人类的情感历史。

2.您在《星星》诗刊以及《诗刊》都曾任过主编,您觉得两本刊物对诗歌的理解和审美有何不同?

答:我对两本刊物都充满感情。《星星》处在四川,有其独特的发展历史,更多体现一种地方色彩和民间色彩,有时候关注点也更多集中在青年身上。《诗刊》因为是中央级刊物,辐射面更广,担负的责任更大一些。两本刊物各有立足点,但只有加在一起,才是中国诗歌刊物主流形态的体现。

3.除了当诗歌刊物的编者,您更是一位诗歌作者。在两个身份转换的时候,您的思维会做怎样的调整?

答:作为一个作者在写诗的时候,我以自己的好恶为主,采用我喜欢的语言、写我喜欢的内容,不考虑其他;但当一个编辑看稿子的时候,就要站在当代文坛、诗坛的角度,去考察各种不同风格流派的作品,甚至我不喜欢的诗——我自己绝对不会去写的诗,若在中国诗坛上存在并有影响,作为编者我也会给予尊重。

4.有人说,诗歌已走过历史兴盛阶段,现在正不可避免地运行在衰落的轨道中,对此您是否认可,为什么?

答:从人类出现特别是有文字记录以来,诗歌就已经存在。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小说、诗歌、散文等文体,各领风骚。今天的诗歌可能不处在主流的状态,但是它本身有自己的发展规律,起起伏伏很正常。只要人类不灭亡,诗歌永远会存在。

5.我注意到,您曾获得过很多重量级文学奖项。获奖对您来说意味着什么?哪个奖是您未拿而最想拿的?

答:我得奖的时候我都不是刊物的主编。到北京以后,基本上我就不再参与评奖,也不考虑得奖的事情,因为奖项不过是帮助你得到文坛的承认,如果你自己已经拥有那份自信,就不会再想拿某个奖,如果您自己不自信,得任何奖都没用。

6.您几乎与新中国同岁,在这段相伴成长的历史进程中,您觉得中国诗歌发生了哪些变化?

答:分几个阶段吧,我主要讲讲新诗。建国初期到文革前,是一片欢欣鼓舞,以歌颂、赞美为主调,因为刚刚解放嘛,大家都对未来充满了浪漫主义的希望,虽然这其中有一些不切实际的因素,但毕竟是那个时代氛围的真实写照;文革中间呢,虚假的东西太多;文革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是中国新诗发展比较充分的阶段,中国新诗由此进入了一个成熟期,各种流派、各种表达方式百花齐放。

7.到延安插队这段经历,对您的人生尤其是诗歌创作,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答:在延安插队时,我开始是直接住在农户家里,持续了一年多,后来才和其他知青住到一起。这一年多的时间,让我吸够了地气,把我从一个城里人变成了一个能够自力更生的农村人。我插队时还当过生产队的副队长,这些经历对我一生来说都是有用的。

8.从全国的诗歌版图来看,您觉得四川处在什么样的位置?有哪些闪光点?

答:四川在中国诗坛处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若按上中下来划分,应该是位居上流。这主要体现在其诗歌传统和诗歌积淀上。1957年有了《星星》诗刊以后,与《诗刊》互相辉映、促进,又带动了不少优秀诗人和诗歌的产生。当然,四川诗歌也并非任何时候都处在高位,还有进步的空间。

9.假如有一天您不再写诗,您觉得会是什么样的原因?

答:这个问题是不存在的。写诗已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和诗歌在一起,我觉得很充实。我一生都为诗歌服务,诗歌是我生存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