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地方文联 > 岳池县

岳池县

岳池:银城里的文化历史“脚印”

发布时间:2014-07-14 00:00:00    来源:    作者:

 

 

 

 

      天上瑶池,人间岳池。 

      岳池,位于嘉陵江与渠江之间的三角台地,千百年来,两大天堑护卫了这方土地的安宁与和平,加之山地少、灌溉条件好等因素,盛产大米,有“银岳池”之美誉,并在历史上享有“蜀中甲邑”之称。  岳池于唐武周万岁通天二年(公元697年)置县,其治所于明代洪武初年移于今地以来,距今也有600多年历史。因“银岳池”之故,岳池县城也被称之为“银城”。    6月25日,记者邀约岳池县史志办、文管所的退休老同志一道,追寻岳池县城的历史“脚印”,感受着这座老城的发展强音。

      凤山公园:最为厚重的记忆

  若要寻访岳池县城的历史遗迹,凤山公园可谓最为厚重。

  我们决定从凤山公园后大门进入,因为在这里可以看到县城最为久远的遗迹——古城墙。它长20余米,高约5米,墙宽约两米,均为大条石砌成。

  关于古城墙的历史,据清光绪版《岳池县志》记载:“明天顺间,知县陈琳始筑土城。成化初,典史马贵砌以石。正德中,知县孙翰重修,高九尺,周三里七分,计六百六十六丈……”县志还记载,从明朝天顺年间,到清朝同治年间,各朝政府均对城墙进行了维修。为加强城墙的防御能力,清嘉庆二年,政府在城墙外开凿护城河,河长九百八十六丈,宽二丈五尺,深一丈八尺,四门各修木桥一座。清咸丰四年,城墙始设炮台,倚墙修砌炮台二十二座。

  据现年73岁的岳池县史志办退休职工金青禾老师讲述,很早以前,岳池县城共有东南西北四座城门,其中广安府到顺庆府的古驿道经东门和北门穿城而过,城内驿道两旁街房林立,成为明清时期县城内最为繁华的地段。而城内除驿道、官府、民居外,还有九宫十八庙,大多建于清代,而最为久远的,则是城内的观音寺,始建于宋太平兴国年间。

  凤山公园内,至今仍可看到一些清代和民国年间的崖壁字刻,如“凤崖春晓”、“种桃”等。“种桃”为民国时期的刘殿戡所题,刘殿戡时为川东军阀罗泽州属下的一个旅长,其题“种桃”二字是想运用一个典故,表明其再次来到岳池的意思。该典故语出刘禹锡的绝句《再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公园内,最知名的古建筑莫过于杨森公馆了。该建筑建于民国二十年,至今保存完好,为砖木混合结构,中西合璧式风格,走廊为八柱七格,现为岳池县园林处办公楼。

  杨森公馆下方,有一古洞,洞口现已封。金青禾老师说,这叫“省洞”,又称憩洞,是古时官员空闲之时反省自己日常过错的地方。洞口上方原有“省洞”二字,为清代岳池县令武尚仁所书。

  凤山公园还有防空洞,为整石开凿,有进口和出口之分,内长数百米,建有许多叉室。金青禾老师说,防空洞建于上世纪70年代初,那时全国上下都十分重视防空工作,建成后,还组织了两次防空演习,一旦战事发生,洞里可容纳数千人避难。